MENU

写在 CSP-S2 2021 之前

今年的 CSP 初赛已经结束,十月底将会迎来 CSP 复赛,十一月底是 NOIp 联赛。

十月份我将全部在华师一参加封闭集训,十一月训练计划待定,具体地说,早的话我十月训练就结束,晚的话最晚到 11月20号,也就几乎是封闭集训了整整两个月,究竟什么时候停止取决于我自身在训练中的投入产出比。

这篇文章不是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作学术总结,主要是聊聊我自己的心态和观念。

OI 这个东西,说实话其本身产出就很低,在没有国银水平之前你都拿不了什么奖,不像什么艺术特长之类的,有一定水准之后想拿点奖不成问题。在 OI 里摸爬滚打一年多了,打完一个赛季,被同学所熟知的奖项可能也就是那个 APIO 的中国区铜牌,其实那玩意也没什么技术含量,T2 单调栈+广搜 只要这玩意打出来 28 分拿到,你就是铜牌了,我就是只拿了这28分而已,满分可是有整整 300,虽然去年 APIO 整体难度确实偏高,但这个奖还是怎么看怎么拉。

我至今记得我刚到华师一那段日子,毕竟周围人都是零基础,而我已经玩了挺久 Python 了,尽管当时总代码量只有千行出头(现在大概能有三万到五万行),但底子就摆在那,考试真的就是怎么考怎么会,再难的题到我这我都能乱切,你说我心态怎么可能不好。

但是你眼界越开阔,你就越会明白自己的渺小,我和身边的那些高中生差距也会不可避免的被逐渐拉大,尽管我现在仍然能在考试中保持在中上游,但是差距绝对就摆在那里,这一点我心里清清楚楚。

这可能还只是影响心态的一个很小的因素,毕竟我完全有理由比那些高中生菜,毕竟我比他们小3岁,年龄优势也是他们没法跟我比的。各位可能没有体验过,上个学,突然一个星期不来,过一段时间又一两个星期不来,然后你再回到班上的那种感受,班级中有的东西已经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有些原本属于你的东西可能已经不再会是你的了。文化课会有的地方跟不上,真心没有那门课是我完全能够不听的,你说我数学比较好吧,我但凡做题量没上去,遇到难题我照样不会,什么物理英语更不用说,有的知识点细节没听到可能就只能在后期学习中像打补丁那样一点一点给补上去。

集训的日子里,给我的感觉总像是在孤军奋战。对于我来说华师一和 OI 是我的前线战场,我的后方,就是学校、文化课和同学。毕竟我不是华师一的学生,毕竟我还是属于南中13班这个集体。事实就是,在华一高的日子里,我的后方一片空白,我无法得知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也无处讲述我的经历和遇到的困难。

再回到 OI 的训练上来,我热爱信息学,学习信息学对于我来说不会很痛苦,虽然确实枯燥而困难,但是我愿意坚持下去。问题就出在,走上了竞赛这条道路,牺牲了文化课,付出了那么多成本,我如果拿不了奖,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我的训练和能力都是白费的,中考不考信息学,也不考高数,我所多掌握的那些东西,并不能直接为文化课而服务。我必须得考虑自己的未来,这是迫不得已。我既没有在 OI 上取得很大优势,也没有遥遥领先的文化课成绩,这总会给我施加一定压力,将大量时间投入竞赛而放弃文化课,这就像赌博,赢了,进了省队在国赛中拿了奖,这自然能大赚一笔,输了,无法估量究竟会对我产生多大负面影响。

这里给出一个类比。几何题为什么难,因为辅助线的作法那么多,你难以确定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如果最开始的选择就错了,接下来做的一切推理都是白费,最终会浪费掉大量精力,或者给出伪证。但是当你给出了题目的正解,复盘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每一步推理,每一条辅助线都非常显然,非常符合逻辑,好像上课全都提到过。我面临的局面也差不多,我无从得知哪里是所谓的“正确答案”,我没有办法找到正确的道路,而且,一旦路走错了,将不会有挽回的空间。

后方是空白,前方是迷雾,我渴望有人能为我指明道路,可惜这只能靠我自己。

迷茫不可避免,在任意一方局面出现改观之前,我能做的就是着眼于当下,尽到自己努力就好,在摸索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找竞赛与文化课的平衡,寻找未来的出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自己能够振作起来,今年,目标是冲击E类省队,并争取 ISIJ 的参赛资格。

也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各位,把握生活中的契机,勇敢的去尝试一些文化课之外的活动,并不需要像竞赛这样投入太多,做出一点小小牺牲总是值得的,无论结果如何,那些经历对你来说也将意义非凡。

Last Modified: July 5, 2023
Archives Tip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